在今年两会的第一天,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现在“部长通道”,被媒体百多名新闻记者“喊麦”,陈宝生主要谈了“择校热”和“学区房”的问题,他认为“择校热”,主要还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。 陈宝生提出唯一的出路就是教育的均等化,他提出三条路径,一是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,二是学区化管理,中学、小学连片管理,三是均衡配置资源。
陈宝生举例说:2014年以来,各地采取多校划片的办法,把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分母,各个片区作为分子,按照一定的规则较均衡地分到各个片,3年来,经第三方机构对36万名家长调研,满意率达87%。
陈宝生由此乐观地认为: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,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一定会得到较大的缓解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导师康震对这问题的看法,认为关键是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。
在报上看了陈宝生的这番说法,对这位教育部长主持的教育部,也难预期此番教改能有多大的成效。要知道,优质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,这不可能像一天24小时的时间长度——对谁都是一样的。
现在,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在被稀释而已,让一家名校与另外的学校合并,这就叫做“关键是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”!这实际上不还是朝三暮四,暮四朝三的做法吗?教育资源的配置,不仅需要一些实质性的改善,更需要有从本质性的改革。
教育改革,已经成为国人鼓与呼的问题了。更有些激烈的说法:教育不改革人种都退化。教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、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;这也是责任重于泰山的问题。
在人民网的“两会调查”中显示,共有2070253人参与调查,“教育公平”这一问题排在环保、住房、公共安全…等问题的前面,居人们关注话题的第五位。
我们一直以来都不缺管教育的官员,缺的是懂教育的教育家。今天,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: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,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。
2017-03-04 23-23
尚书房
相关链接
去年6月,陈宝生接替朱仁贵出任教育党组书记、教育部长,陈宝生曾当过知青,恢复高考之后,他成了78届北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的学生。
毕业之后回到兰州,长期在甘肃兰州工作,曾出任过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,兰州市委书记。
2008年6月,陈宝生调任中央党校副校长,2013年出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、副院长(正部级)。
评论